“放管服”改革解读

发布日期: 2019-06-14 10:35

浏览次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将“放管服”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论述,必须准确把握这些新论述、新部署、新要求,并将其作为推进“放管服”的根本遵循。

下面就“放管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探讨。

一、“放管服”是什么

“放”是简政放权,指政府取消、下放的行政权力,消减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力,厘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力。“管”是放管结合,指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服”是优化服务,指改进公共服务质量,创新公共服务方式,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二、为什么“放管服”

(一)理论基础

(1)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5)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盯住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小结: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见成效。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满意认可,就要把住方向和源头,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

(二)现实基础(社会现实情况)

(1)政府需求

行政审批效能不高、手续繁琐、信息不共享,多部门审批程序中,互为前置、循环审批、流转时间长。内部办事程序是否过繁,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对办理事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负责任;懒于思考、懒于调查、懒于干事、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没有明确办理时限、超时限办理或应当场办理而未办理;借机吃、拿、卡、要、占。

政府急需给自己和项目松绑,以此来提高效能,减少资源浪费。“放管服”改革是政府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2)社会需求

“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是社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评价。对办事群众不理睬、不耐烦,语气生硬、态度蛮横、行为粗暴,以不知道、不了解、不在职责范围、办理事项人员不在等为由推脱或敷衍办事群众,在办事场所与群众发生争执。

政府急需改变社会印象,“放管服”改革就是社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社会需求。

(3)个人需求

部门之间牵扯过多,造成审批流程繁杂,造成部门负担加重,业务下不来,效率上不去。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我们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希望审批程序简单化、审批流程直接化、审批过程加速化。

政府急需提高办公效率,“放管服”改革就是我们政府工作人员个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个人需求。

三、 “放管服”怎么办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三个方面。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政府要尽力为老百姓解除麻烦和障碍,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方便群众,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潜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对于种业管理机构来说就是要做好为企业服务、为产业服务,宁肯麻烦自己,也要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对此,希望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把推进 “放管服”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二)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提高站位,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能取消的尽量取消,增强部门间并联审批事项的协同性、便利性,集中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尽快取得实质进展。将行政许可事项和服务事项“颗粒化”为最小单元,统一规范标准,优化再造流程,公开透明依法依规为企业和群众做好服务。打破“信息孤岛”、消除“数据烟囱”,加快推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同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以制度为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氛围。

(三)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监管常态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机制全覆盖,“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双随机、一公开”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中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

 

初步设想

一是进一步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强化规划编制、审批和组织实施,实现简政放权后的有效管控。编制和完善布局规划,建立健全“中长期布局规划+五年发展建设规划+年度滚动实施方案”相结合的规划管理体系。

二是进一步完善协调工作机制。搭建跨部门、上下联动工作平台,及时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推进项目建设。发挥建设和前期工作协商机制作用,加强重大项目协调调度,确保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后的落实和衔接工作。

三是进一步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对申报新的建设规划的,要求开展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本轮规划审批的重要参考。

四是进一步严肃处理违规行为。严格规划实施监管,针对违规审批的情况,采取通报等形式提出严肃批评。

结语

“放管服”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在法治前提下,坚持不懈地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有利于就业创业、有利于市场主体减负、有利于促进社会投资、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有利于增进群众福祉”的改革要勇于探索,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信息来源: 梁山县大路口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