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主旋律” 弘扬“新风尚”
——黑虎庙镇打造“理响梁山-黄河新语”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发布日期: 2022-12-12 08:55

浏览次数:

分享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梁山县黑虎庙镇“理响梁山-黄河新语”讲师团的宣讲员却忙得热火朝天。在黑虎庙村,宣讲员侯桂春一大早就将从镇里领回来的“党的二十大学习快递”宣传彩页送到村民手中。她结合自身经历和村庄发展,用乡音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现场气氛热烈。

专题式宣讲、菜单式宣讲、互动式宣讲……连日来,黑虎庙镇创新方式方法,精心打造多个宣讲品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开展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早在今年初,黑虎庙镇便开始探索实施“理响梁山-黄河新语”宣讲工程,成立了宣讲工程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沿黄乡镇地理优势,深入整合全镇宣讲队伍力量,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立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宣讲、统一评比、统一宣传等“五统一”工作机制,用乡音传党音、讲国情、诉乡情,用文化力量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乡村焕发新气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受到广大群众“点赞”。

聚焦谁来抓,党建引领,夯实阵地,让宣传旗帜“亮”起来

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和广大群众新期盼,黑虎庙镇党委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强基固本、正本清源的重要手段,坚持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靠上抓、部门管区具体抓,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实行镇村联建模式,打造了黑虎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处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18处“儒学讲堂”。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等为阵地,充分整合、合理利用现有场所和基础设施,打造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识、有制度、有活动、有记录“六有”讲师团活动室,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我所用、以我为主”。

聚焦谁来讲,选拔骨干,提升素质,让宣传队伍“强”起来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注重从乡村生活、从群众身边发现人才,在全镇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五老”队伍中,在道德模范、美德新星、梁山好人等先进典型和文艺骨干中,在懂政策、会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中,择优选聘了近86名志愿者担任讲师。邀请市县专家学者和优秀宣讲员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示范宣讲、创作技巧、宣讲形式、创作内容等方面的培训,宣讲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将每月5日确定为“理响梁山-黄河新语”讲师团主题活动日,组织讲师学习党的新精神、新政策、新规定,开展充电蓄能、实际调研、集体备课、交流经验等活动,不断提升讲师素质和宣讲质量,打造了一支扎根乡村、永不散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聚焦讲什么,送戏上门,丰富载体,让基层宣传“活”起来

坚持用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注重因人宣讲、因时宣讲、因地宣讲,将党的理论、民生政策、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化作“乡土话”,采取专题讲座、小品、快板、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专题式、菜单式、互动式宣讲,努力增强宣讲的感染力、吸引力。专题式宣讲,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革命故事等内容,制定宣讲计划,分专题进行宣讲;菜单式宣讲,即针对农业科技、致富创业、卫生健康、精准扶贫等群众生产生活中关注的问题,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拟定宣讲主题,以菜单形式定期公布,由群众“按需点菜”,增强宣讲针对性;互动式宣讲,即围绕移风易俗、好人好事、家风家训等方面,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变化,与群众忆经历、话成就、谈感受。自成立以来,黑虎庙镇“理响梁山-黄河新语”讲师团开展巡回宣讲1900余场,惠及群众3万余名,通过用百姓的视角、百姓的语言讲出来、说出来,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学得进、用得上,真正让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讲得好,完善考评,正向激励,让宣讲氛围“浓”起来

突出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把“理响梁山-黄河新语”讲师团建设作为汇聚文化人才资源、夯实乡村人才队伍的重要载体,制定了黑虎庙镇讲师团管理制度,明确了讲师工作职责,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每月由讲师团总团制定当月宣讲计划和宣讲主题,撰写宣讲提纲,通过报备审核后,各分团按照计划进行宣讲。每月每名讲师至少开展一次宣讲,并将宣讲活动做好记录。每季度开展一次评比,根据讲师宣讲情况、供稿数量、稿件质量等,评出金牌讲师、优秀讲师等,对基层宣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优先推荐各级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人物等,进一步提高了讲师参与宣讲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乡土能人加入到讲师团队伍中来,实现了“找准切入点,把人拉进来;增强吸引力,把人留下来;触动共鸣点,让心住下来”。


信息来源: 梁山县黑虎庙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