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03-02 10:41
浏览次数:
县工信局:“三个一批”梯次培育 推动优质工业企业实现倍增 一是抓早抓小“新、旧、优”,精选储备一批。建立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国家单项冠军”梯次化企业培育链条,2023年列入优质中小企业培育计划企业93家、瞪羚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企业91家;聚焦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的复评规则,对需复评的优质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指导企业补短板、强弱项;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储备库,精准筛选优质企业100余家,实行动态分类管理。二是抓细抓实“点、线、面”,精心辅导一批。针对申报材料出现的问题,邀请专家开展一对一辅导,指导企业50余家,受指导企业申报通过率超90%;聚焦主导产业举办产业专场培训,针对优质企业培育申报常见问题举办专题培训;分乡镇(街、区)举办优质企业申报辅导培训,累计培训500余人次,建立优质培育咨询联络群,常态化提供辅导。三是抓大抓优“推、促、助”,精准扶强一批。推进兑现相关奖补政策,累计争取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建立研发、工业设计中心,促进企业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目前我县共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8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成立梁山县财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实行县域内企业担保费用让利。
县投资促进中心:多点发力谋全篇 招商引资启征程 一是突破央企精准发力。成立央企对接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工作机制,建立“日调度”工作模式;结合梁山主导产业,精心筛选出35家央企、55家子公司,提出71个拟对接项目,细化对接流程。截至目前,与10余家央企进行了对接洽谈。二是突破跨国公司外向发力。宣传济宁市QFLP试点暂行办法,鼓励本地企业招引外地企业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内股权投资业务试点,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境内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等来梁投资。精心筛选了30余家跨国公司,进行精细化分解,精准走访对接,目前已走访对接近10家跨国公司,形成2条有效项目线索。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积极开展外出招商,邀请客商来梁考察,举办各类招商活动。今年以来,外出开展招商活动89批次,其中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外出开展招商活动71批次,接待来梁客商55次,举办主题招商活动2次,专题招商活动3次,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0余个。四是以企招商形成合力。企业、政府联动寻求合作,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相关部门随同,率领重点企业负责人开展招商活动,先后达成多个项目合作意向。五是重点项目开工形成带动力。现代教育综合服务项目、山东世纪天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文化产业项目,大大提升梁山县教育服务业产业水平档次。
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黄河战略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是锚定一个目标,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做强沿黄农业,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全县已初步形成60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5.9万亩设施瓜菜基地,500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基地,13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和2万吨牛奶生产基地。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142.45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一产业增加值69.4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1075元,同比增长7.6%。二是突出两个重点,稳定农业基本盘。一方面突出粮食增产稳产,全县划定68万亩小麦和60万亩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0.5万亩,粮食产能稳定在60万吨以上;另一方面突出以鲁西黄牛为代表的沿黄肉牛产业,标准化建设肉牛培育-加工-销售链条,2022年全县肉牛出栏量14.74万头,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80亿元。三是聚力三大园区,全力发展富民产业。聚力建设黄河滩区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基地500亩;加快建设绿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1500亩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沿黄肉牛养殖繁育示范园,引进农业产业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围绕四大示范,建设乡村振兴样板。植入文化旅游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推进贾堌堆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立足运河沿岸农业产业基础,依托“两园一区”建设,推进馆梁片区“三产”融合发展;以葡萄等高效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分类推进“三区”联动,建设韩垓镇市级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依托梁山粮食储备库传统主业优势,围绕周边交通资源及专用车生产优势,打造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拳铺镇琉璃河示范片区。
县住建局:全方位服务 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帮扶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抓好“龙头+骨干”企业梯队培育,开展助企攀登,通过推送本地项目信息、联合体招标、“评定分离”等方式,为本地企业提供机会。二是开展惠企政策宣传。及时将惠企政策发放到本辖区建筑业企业,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升本地建筑业企业参与投标的积极性。三是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业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通知》,对建筑业中小微企业推出“助建惠企贷”金融产品,最高额度1000万元,最长期限5年。四是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贯彻落实房地产省10条、市12条和金融16条政策,制定出台梁山县房地产消费“十二条”;积极筹备春季房展会,力争房地产各项数据取得“开门红”。五是加大企业信用激励措施。对准确及时组织报送数据、产值同比增速较快的企业给予良好信用加分,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六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开展新纳统企业统计业务培训、召开“全县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企业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会”;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确保各企业数据及时准确上报。
县文旅局:全力保障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 一是落实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政策。鼓励支持旅游企业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主题活动,指导各景区策划举办各类文旅活动,出台免门票政策。水泊梁山景区严格落实上级门票减免优惠政策,惠及游客近40万人;策划开展了旅发大会游济宁、梁山好汉过大年、梁山特产惠购季等优惠活动近百场。二是严格经营管理制度。水浒大酒店实行客房清洁三级查房责任制、物资管理责任制等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政策,保障游客“舌尖上的安全”。三是拓展服务功能。水浒文化体验馆新增加黄河农耕文化展区、运河风情展区、中国青铜器和陶瓷器展区、非遗文化展区等四大展区,综合展现梁山多元地域文化。杏花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省级非遗“水浒菜烹饪技艺”的指定性传承机构,2022年研发推出水浒菜二十六道。四是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履行社会职责,不断做优服务,杏花村大酒店新安置2名残疾人、8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新辐射带动50余个种植养殖户增加收入。
县金融促进中心:精准发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对接。常态化开展“行长访厂长”活动,定期开展金融辅导;持续深化减费让利,累计为企业节约应急转贷成本50%以上,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领域由原收费标准1-1.5%/年降至0-0.75%/年,对符合上级政策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等特殊贡献企业执行零利率。二是加快重点项目信贷投放。引导银行业务与经济发展融合,县农发行完成9.3亿元省级以上其他品种储备贷款审批,已完成投放6亿元,助力收购38.7万吨储备煤炭;县邮储银行争取梁山港等重点项目审批,对济宁能源的12亿元授信已报送总行审批。三是加大力度推广普惠金融。细化完善激励机制,将金融活水引流到普惠型中小企业。农商银行创新“复工复产贷”“普惠小微贷”等特色产品,为客户节省资金成本2100万元;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41户、余额2.63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2431户、余额4.03亿元,发放鲁担惠农贷377户、余额2.57亿元,受益贴息1830万元。四是多点发力支持乡村振兴。开展助农帮扶活动,向梁山县利生食品有限公司投放流动资金贷款2000万元;推出的“按揭畜牧贷”“沿黄肉牛贷””等“贷”动辖内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推广整村授信,累计建成信用村263个,评定信用户4312余户,授信金额3.17亿元,新增涉农种养殖类贷款3100万元。五是强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细化完善上市挂牌奖励扶持政策,联合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根据企业规范化程度和上市板块,在享受原有市、县两级奖补政策基础上再奖励100-1000万元不等。
县发展和改革局:谋发展、抓建设、强争取 快马加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培育。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转型,用产业高端化和数字化两个轮子带动产业“绿色化”转型。针对四大主导产业和港航物流产业,加大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谋划和招引力度。二是推进项目提质升级。建立专项台账,分类分级破解土地、资金、能耗、电力等各类要素制约,提速33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组建项目谋划专班,在已储备的103个政府专项债项目、11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7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基础上,开展常态化项目谋划工作,全力对上争取,确保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级盘子。三是攻坚突破对上争取。探索实施“研判+谋划、评估+会商、包保+协调、督导+考核”的“四+工作法”,深研政策精准发力,紧跟节点汇报争取,压实责任强化落实,推动对上争取实现新突破。紧盯上级政策“风向标”,做到“政策信息第一时间掌握、项目资金第一时间争取、工作成效第一时间显现”,为我县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跑门路”、“争资源”、“抢先机”。
县卫健局:多措并举推进托育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以组织领导为统领,构建部门协作格局。成立托育服务工作专班,印发《梁山县2022年养老托育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关于落实托育机构价格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设立专家指导组,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培训。二是以考察调研为基础,细化普惠保障体系。开展考察学习,详细了解托育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师资配置等;开展调研摸排,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托育服务模式;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县级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资金奖补办法,按照每托位一次性给予2000元建设补助,验收合格的按照乳儿班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其他班每人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运营补助。三是以宣传督导为重点,彰显托育服务效能。组织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宣传月”系列活动、召开联席会议和现场察看,推动托育工作开展;建立部门协同管理机制,联合公安、住建、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对托育机构开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督促其整改;落实托育机构登记备案、信息公示等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借助托育管理智慧云平台,将托育机构基本信息、安全运行、入托管理、卫生保健等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四是以项目建设为主体,提升托育服务水平。依托养育体系健全的县级公办示范性托育机构,树立托育服务行业标杆,缩小城乡育儿差距,补齐乡村托育服务短板。建设黄河滩区托育中心,总投资150多万元,设置4个托班、80个托位。
县生态环境局:聚集“三四五六” 持续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三个步骤”做引领。定目标-扛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任,定策略-盯着问题破局、瞄准短板补课,定标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二是“四个坚持”强保障。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党建品牌;坚持依法治污,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究”的执法工作体系;坚持科学治污,深度融合科研服务机构,推进科技监管;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守住“三线一单”底线,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三是“五个精准”定靶向。突出指导精准,聚焦企业短板进行精准指导;突出时间精准,聚焦不同季节重要污染因子,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管控;突出区位精准,重点关注出现短暂高值的区域,对用电告警及企业频繁超标行为加大监管;突出对象精准,明确“水气土”核心对象,一体推进水气土协同并举;突出措施精准,坚持源头减排,实施“四减四增”。四是“六个聚焦”提质效。聚焦蓝天保卫战,实施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车油路企”全过程一体化执法监管;聚焦碧水保卫战,开展排污(水)口整治提升,压茬推进汛期、冬季水质保障行动等;聚焦净土保卫战,推动创建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开展土壤污染物普查,推进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持续开展黄河“清废”行动;聚焦污染治理模式,建设综合性环境管理智慧云平台;聚焦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开展“一废一品一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探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体化;聚焦现代化环境治理水平,打造“一河两湖”水环境精细化监管平台。
县科技局:聚焦科技创新 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定保障政策。下发《梁山县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梁山县关于支持专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六条意见(试行)》、《梁山县关于支持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十条意见(试行)》等3项政策文件和《关于政策性奖励资金兑现的情况通报》。二是明确奖励标准。对新建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飞地”等,根据级别不同明确县级具体奖励金额;对经认定的企业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30万以上的产学研合作投入,明确县级配套奖励比例;对“中字头、国字号”知名高校院所在我县建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科创园区的,由县政府“一事一议”签订共建协议,对其建设运营给予支持。三是落实资金扶持。获得市级以上无偿科技扶持资金1100多万元。专用汽车、教育服务、稀土新材料、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的34家企业获得县级研发投入、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奖励资金近400万元。
县行政审批局:“一网一链一盘棋”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织密企业服务“一张网”。以无差别全科综合受理为基础打造,打造企业开办专区,57个事项实现“一键取号、一窗申请、全程网办、一窗领证”新模式,办理提速约30%。二是打造项目审批“一条链”。围绕项目落地,构建“事前上门辅导、事中并联审批、事后跟踪服务”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做到“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审核、一次办结”,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数据全归集、系统之外无审批。三是下好政务服务“一盘棋”。聚焦县、乡、村一体化建设,加快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在435个行政村、16个社区全量接入政务外网,配置自助服务终端180台,实现政务服务便民网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