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为主 补划为辅 着重预防
梁山县多措并举推动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

发布日期: 2023-09-23 10:24

浏览次数:

分享

今年以来,梁山县锚定“严起来”的总基调,始终将耕地保护作为自然资源管理的头号工程来抓,上下联动、盯紧靠牢、稳妥 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整改。截至目前,整改永久基本农田 非耕地问题图斑 1.03 万亩, 其中原地整改 7039 亩, 占68.36,在济宁市率先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原地整改任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机制促整改。一是健全机制。县委、 县政府相继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以及全县耕地保护专 题会议,研究调度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处置工作。县政府分管 负责同志每天听取工作进展汇报,赴整改进度较慢的镇街进行实 地督导,切实增强镇街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夯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与镇街党委政府签订军令状,无法按期完成整改任务的镇街,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介入督导,全县通报,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亲自做检讨发言。三是上下联动。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方面积极对上沟通汇报,及时掌握最新政 策要求和整改标准, 按照上级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图斑整改,另一方面及时与乡镇街道进行沟通,传达最新整改要求,科学制定整改计划和整改举措。

二、保持高压态势,盯紧靠牢抓落实。一是建立日通报、日反馈制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图斑整改情况梳理,每日下 午 6 点对当天整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反馈图斑审核清单 至乡镇街道联络员,确保乡镇街道及时掌握最新图斑审核情况。 二是实行包保制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每名局党组成员包保2 个乡镇街道,每天下沉一线督导,切实压实工作责任,做好技术 指导和政策解读,与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一同靠前指挥,坚持 任务不完成不收兵,整改不到位不撤离。三是坚持分类施策。针 对不同类型图斑,精准分类、一案一策,将原地复耕作为主要整 改途径,对涉及农村道路、沟渠、盛果期果树等难以整改图斑纳 入调整补划,但仍按挂账处理,乡镇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自 平衡。同时强调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妥善处置图斑整改。

三、压实田长责任,人防技防强预防。一是深入落实“田长 制”。依据各乡镇街道实际巡田需求,增设镇级田长副田长 63  位、村级田长 327 位,真正实现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全覆盖。将永久基本农田“ 非耕地” 处置等工作任务与田长制挂钩, 实行田长负责制,组织各乡镇街道召开田长业务培训大会,将图 斑整改压实到村级田长,每月通报镇村田长辖区工作开展情况, 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加强巡田力度,按照每周不少于一次的频率 组织开展镇村田长巡田,重点督促推进图斑整改和后期管护,严 防随意改变耕地用途。二是构建梁山县“数字赋能”自然资源监管系统。依托铁塔公司基站感知网络,选取铁塔高点搭载热成像双目摄像机建设覆盖全县的高空视频监控,根据不同功能区,配 置不同的 AI 算法逻辑实现自动分析报警,借助“ 星空地” 五位一体 综合预警及决策指挥平台实现智慧化巡查、监管、干预、监控等 功能,实现自然资源“ 一张图”管理, 形成“ 白+黑”全天候、全方位 的监测体系,防止已处置地块的问题反弹。 三是常态化开展耕地 保护宣传。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引导和警示教育力度,通过微 信公众号、村广播等多种渠道多角度普及耕地保护政策知识,今 年以来累计分发宣传册 12000 余份,通报违法案件 5 起,开展以 案说法 2 次,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营造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信息来源: 梁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