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口乡做好“三个结合” 提升党群服务中心“亲民指数”

发布日期: 2024-02-21 10:09

浏览次数:

分享

近年来,大路口乡持续发力,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规范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为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开展活动提供阵地,也为群众提供文化、教育等公益性服务设施。截至目前,大路口乡建设面积500平方以上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共13处,占比达52.4%。

一、资金和监管结合,夯实党群服务中心硬件基础。

一是摸清底数,做好资金申请。大路口乡坚持问题导向,指导全乡各村对照《梁山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对辖区内所有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过筛子”,针对房屋破旧、面积不达标、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梳理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分类推进。同时大路口乡积极争取上级移民、第一书记资金,加大资金配套,有效突破政策、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解决场所建设难题。

二是强化责任,做好质量监管。狠抓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注重发挥乡、村两级组织的督促检查作用,本着“进度服从质量,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按照“事前审查、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工作程序,对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管体系,时刻掌握建设进展情况,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自19年以来,大路口乡扎实开展村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聚焦服务提升,统一建设标准,新建500平米以上党群服务中心7处,配套完善1处,整体提升2处。

二、空间和实用结合,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作用。

一是做好空间规划。大路口乡高度重视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重建设、轻管理,有阵地、无活动”的问题,按照“边建设边配套、边完善边利用”的工作思路,一手抓好工程建设,一手抓好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进一步规范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布局划分以及管理使用等制度的配套建设。

二是提高实用功能。为满足村民的各类需求,大路口乡指导各村将党群服务中心压缩办公区域,全面推行一站式集中办公,腾出的办公场所设置多功能、多样式活动区,实现村民进门既能办事,也能活动的要求。在新建党群服务中心的过程中,贾堌堆村高规格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购置图书1万多册,建设科普馆,成为群众的“精神加油站”,学生的“科学启蒙馆”;油坊村打造文化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学习、棋牌、节目排练的阵地;任楼村抓住紧邻学校、社区的区位优势,完善水、电、道路等设施,在满足自己办公需要的同时,将部分闲置场所对外出租,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多元。

三、文化和品牌结合,展示党群服务中心品牌特色。

一是深挖文化内涵。大路口乡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人民为先”的价值理念,将本地文化摆在突出位置,将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品牌打造中,丰富场所内涵。王芝茂西刘庄村整理本村红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打造红色文化展馆,教育党员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张博士集依托省文保单位“刘氏家祠”遗址和“夫妇双清”故事,挖掘廉洁元素,打造集教育、展示于一体的廉政教育基地,让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让廉洁文化在广大村民内心深处真正扎根,推动形成了“社会尚廉、人人促廉”的良好氛围;孔那里村传承孔子文化,践行孔子精神,建设孔子文化广场,打造儒学讲堂,引导村民倡树文明新风。

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大路口乡秉承“务实管用、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理念,指导各村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品牌,建设集党建活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形象展示、服务群众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活动阵地,成功将村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实现党群服务中心“聚人气、聚人力、聚人心”的目标。


信息来源: 梁山县大路口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