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83200433872XN/2025-00361 成文时间 2025-02-28
发布机构 梁山县马营镇人民政府 组配分类 通知公告
成文日期 2025-02-28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林木有害生物情报

发布日期: 2025-02-20 14:10

浏览次数:

分享

双条杉天牛发生与防治

双条杉天牛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危害侧柏等柏科植物,幼虫蛀入枝、干的皮层和边材部位,取食于皮、木之间,把木质部表面蛀成弯曲不规则坑道,把木屑和虫粪留在皮内,破坏树木的输导功能,切断水分、养分的输送,引起长势衰退,严重时很快造成整株或整枝树木死亡。早期外表很难发现,给防治带来困难,尤其是衰弱的柏树受害较重。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约10mm,圆筒形略扁,黑褐色至棕色。前翅中央及末端具2条黑色横宽带,两黑带间为棕黄色,翅前端驼色。

2、卵:长1.6mm,长椭圆形,白色。

3、末龄幼虫,体长15mm,乳白色,圆筒形略扁;胸部略宽,头黄褐色,无足。蛹,长约15mm,浅黄色。       

二、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枝干内蛹室中越冬,翌年2月中旬成虫开始出孔。成虫钻出后因气温较低,即隐藏在树皮裂缝、树洞内或在树干基部的松土内、草丛下、石块下潜伏不动,不易被发现。待气温较高后交配产卵,产卵前期为10—15天。成虫喜欢在树势衰弱或新移栽树木树皮缝及新伐除的原木上交尾产卵,每处2~5粒,单雌产卵数十粒,卵期10几天。4月上旬为孵化盛期,5月上旬为末期。孵化后的幼虫先蛀入树皮内危害,受害处排出少量碎木屑,幼虫在树皮下串食为害,树皮易脱落。5月上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5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当幼虫为害环绕树干或树枝1圈时,受害部以上的茎枝枯死。6月上中旬幼虫钻入木质部2~3cm深处;9月上旬为化蛹盛期,9月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停留在隧道内越冬。新移栽的树或树势衰弱的树是该虫发生为害的重要条件,健壮树木很少受害。天敌有啄木鸟、管氏肿腿蜂等。                                                    

今年在梁山景区、青龙山、凤山和龟山侧柏林区设置4块标准地,共悬挂14个成虫诱捕器,截止到2月20日还未监测双条杉天牛成虫。3月份是成虫出孔盛期,请有关乡镇和单位做好虫情排查和防控工作。

三、防治方法

1、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清除死树和濒死树,并集中消灭害虫,减少虫源,降低虫口密度。

2、人工捕捉。越冬成虫外出活动交尾时期,在林内捕捉成虫。

3、药剂防治。

(1)成虫发生期(2月-4月)。2月下旬开始,用8%绿色威雷Ⅱ300倍液喷雾防治,喷施树干和树枝。2月底前完成第一遍防治,间隔25-30天再防治一遍,连续防治2遍,使药效覆盖整个成虫期。(此防治方法是害虫发生较重的主要防治措施)

(2)初孵幼虫期(4月份)。1.8%阿维菌素1500-2000倍或5%吡虫啉1000倍,喷施树干和树枝。

4、利用诱捕器诱杀成虫。在成虫期(3月-4月上旬、3月份是成虫出孔盛期),悬挂诱捕器,利用引诱剂进行诱捕成虫,并收集后集中销毁。

5、利用天敌防治。5月上中旬释放天敌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选择晴朗天气,采用点株式放蜂法,即每株作为1个点,按蜂虫比5:1释放管氏肿腿蜂。

四、双条杉天牛及危害状照片

1、双条杉天牛危害症状

2、双条杉天牛虫道

3、双条杉天牛诱捕器和诱捕的成虫(3月中旬照片)

信息来源: 梁山县马营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