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3-07 16:14
浏览次数:
县统计局三举措助推首季经济"开门红"。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结合梁山实际,制定《“大调研、大服务”实施方案》,设立9个专项工作组,依据各专业组任务分工,制定详尽工作推进台账,对工作进展进行跟踪梳理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截至2月底,形成重点问题清单45项,制定整改措施45条,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深化一线服务。组建9个专业调研专班,实地走访30余家重点企业(项目),开展“点对点”指导服务。针对企业指标不明、逻辑不清等问题,现场开展业务培训20场次,提出针对性建议30条。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设立统计服务专员,实现规上企业服务全覆盖。三是提升监测预警。构建“1+N”经济运行监测体系,联合发改、工信、商务、住建等部门建立经济指标联席分析制度。同时,县统计局发挥预警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座谈调研,撰写行业发展报告呈报县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张秀燕)
县住建局扎实推进“高效办成公租房一件事”。一是赋码建图实现房源管理可视化。依托住建部“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测绘数据与人工核验相结合方式,完成全县1310套公租房资产盘点,创新实施“一房一码”管理模式,同步绘制电子化房源分布图。二是联审协同推动资格核查高效化。建立多部门并联审查机制,通过数字机关平台实现民政、公安、自然资源等6部门数据实时共享联审,全流程审核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三是掌上选房促进配租服务便捷化。依托“爱山东”APP开展线上选房,增设房源热度实时排行功能,推行5个平行志愿选房模式,实现看房选房全程掌上办理,配租成功率提升20个百分点。四是智能管控提升居住安全保障度。建成智慧保障房管理平台,配备双门禁人脸识别系统,加装高空抛物智能监测和消防隐患预警装置,有效遏制转租转借等违规行为。(李明昊、杨寨强)
马营镇多措并举推进“跨村联建”。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镇党委牵头成立“义里果香”联合党委,整合薛屯、胡坑等4个相邻村及企业、合作社党组织力量,构建联动机制。优选乡镇党委委员、包村领导担任核心成员,强化组织保障。依托四村地缘相邻、产业相近优势,重点发展葡萄、韩国梨等特色种植项目,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为联建工作筑牢产业基础。二是产业赋能促增收。构建“3+2+1”产业体系,成立泊泺乡村游公司,整合土地、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实现种产销一体化运作。引进电商人才5名,打造“马营礼飨”区域品牌,推出薛屯葡萄、韩国梨等特色伴手礼,同步拓展盒马鲜生、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组建16人农业服务队,培育技术骨干,评选“共富先锋”示范户,带动群众入股,实现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三是治理增效育新风。创新“1+4+N”网格治理体系,划分20个基层微网格,组建30人矛盾调解队,打造“老薛调解室”等特色调解品牌,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举办“二月二赶大集”等活动4场次,开展安全宣讲、文明家风教育等主题活动5次,惠及群众900余人次。(刘先锋、王婧)
黑虎庙镇做好冬春修水利工作。一是早谋划快部署。抢抓农闲窗口期,召开3次专题会议,全面启动“清淤通渠保灌溉”专项行动,建立“班子包片、干部驻村、党员联户”三级联动动员机制,通过村级广播每日宣传、网格员入户发放《致农户的一封信》等形式,持续深化“冬修水利春受益”理念传播。组建18支“党员突击队”,将渠道管护责任分解到户,群众参与率达85%。二是重实效强举措。实施分类攻坚策略,针对黄河滩区干渠等重点工程,集中调配12台大型机械开展集中攻坚;针对分布零散的田间毛渠,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156个责任区,配发1200余套专业工具开展人工清淤。全镇累计投入2800余人次,完成43公里沟渠疏浚,清理淤泥杂物1.2万立方米,保障24.05万亩农田春灌需求。三是建机制促提升。建立“日调度、周通报”督导机制,水利站技术人员全程驻点指导,对清淤深度、边坡坡度等6项指标开展质量抽检,现场整改问题14处。全面推行“渠长制”管理,在主要闸口安装6套智能水位监测设备。目前全镇灌溉水系畅通率从68%提升至92%,预计春灌周期可缩短4-7天,年均节水可达18万立方米。(潘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