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832004233039B/2025-00570 成文时间 2025-04-02
发布机构 梁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组配分类 通知公告
成文日期 2025-04-02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林木有害生物情报
第七期

发布日期: 2025-04-02 16:59

浏览次数:

分享

梁山县中心测报点                         202542

积极开展小线角木蠹蛾防治工作

小线角木蠹蛾又名小木蠹蛾、小褐木蠹蛾,以幼虫蛀食树木枝干。小线角木蠹蛾寄主树种主要有白蜡、银杏、栾树、槐树、柳树、悬铃木、构树、樱花、枫树、紫薇、海棠丁香和冬青等。该虫生活比较隐蔽,除成虫期营裸露生活外,其他各虫态均在韧皮部、木质部营隐蔽生活,害虫危害初期不易被发现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2mm,翅展约50mm,体灰褐色。翅面上密布许多黑色短线纹。

卵:表面有网纹。

幼虫:体长约35mm,体背鲜红色,腹部节间乳黄色,前胸背板有斜“B”形深色斑。

蛹:暗褐色,体稍向腹面弯曲。

二、生物学特性
    该害虫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幼虫开始复苏活动。幼虫化蛹时间不整齐,5月下旬-8月上旬为化蛹期,蛹期月20天。6-8月为成虫发生期,成虫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中旬。成虫羽化时,蛹壳半露在羽化孔外;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成虫将卵产在树皮裂缝或各种伤疤处,卵粒数不等,呈块状排列,卵期约15天。幼虫喜群栖危害,每年3-11月为幼虫危害期,老龄幼虫于5月下旬化蛹。幼虫蛀食枝干木质部,常常几十至几百头群集在蛀道内危害,与天牛危害状有明显不同(天牛1蛀道1虫),木蠹蛾蛀道相通,蛀孔外面有用丝连接球形虫粪(天牛排粪为分散锯木屑状)枝干被害处常油浸状

    幼虫孵化后先危害植物的韧皮部,然后危害木质部,虫体暴露在树干外的时间较短,幼虫取食在木质部,虫道较深,防治困难由于危害植株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影响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有机养分在韧皮部的运输,受害植物易枯,发黄,树体内相互连通的蛀道极易造成风折,严重时树皮环剥,株死亡。

据调查,今年小线角木蠹蛾虫情有发生加重的趋势,全县普遍发生,大部分乡镇白蜡林木上均有虫情发生,个别道路和地块发生较重;和发生较重的白蜡林木临近的个别悬铃木上也监测到虫情。目前进入幼虫危害盛期,危害盛期为4月上旬-5月中下旬,4月20日前是喷药防治关键期请各乡镇认真做好本辖区内小线角木蠹蛾虫情调查工作,发现虫情及时进行防治,以确保林木健康生长。

三、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修剪,疏除受害严重的枝干,并集中处理。及时清除受害严重的植株。

2、诱杀成虫。

1)灯光诱杀。6 月上旬至8 月下旬成虫羽化期,利用诱虫灯进行诱杀,杀虫灯间隔400米左右,悬挂在距地面1.5左右,每天晚上开灯,诱集成虫。

2)性诱捕器诱杀。6 月旬至7 月中旬成虫羽化盛期,利用小线角木蠹蛾性诱捕器诱集雄性成虫。间隔30-40米放置1 个,悬挂树冠中部外边通风的地方。

3树干树冠喷药。4月上旬-5月下旬用国光助剂+聚酯类药剂喷树干和枝干。常用药剂有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 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发生重的区域,间隔3-5天,需连续喷药3遍以上

4、虫孔施药3-10月。虫孔注入药液。3旬至10 月下旬幼虫危害期,清理排粪孔,用塑料洗瓶从排粪孔口注入药液,到药液流出为止。注药前应先将下部的排粪孔用湿泥堵塞。常用药剂有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50 -100 倍液、2.5% 溴氰菊酯乳油50 -100 倍液或5%吡虫啉乳油50-100倍液。(注:每棵树原药不超过0.8ml/cm胸径。

5、生物防治。

1)保护和招引啄木鸟。在虫口密度不高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地段的林地,采取悬挂心腐木、人工鸟巢或其他措施,招引啄木鸟。

2)利用病原真菌。幼虫危害期,用注射器或塑料洗瓶向新鲜排粪孔注入活孢子(3~5)×108 个/mL的白僵菌液;在新鲜排粪孔口涂抹白僵菌粘膏。

 

附:小线角木蠹蛾各虫态和危害症状图片

相关附件:林木有害生物情报(第七期小线角木蠹蛾).doc


信息来源: 梁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