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832004233039B/2025-00996 | 成文时间 | 2025-05-16 |
发布机构 | 梁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成文日期 | 2025-05-16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第十四期
发布日期: 2025-05-16 09:26
浏览次数:
梁山县中心测报站 2025年5月16日
积极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治工作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性的检疫害虫,具有繁殖量大、食性杂、危害严重、易传播等特点。
一、形态特征
成虫:美国白蛾成虫为白色的蛾子,体长9-17毫米。
卵:圆球形,直径约0.5毫米,紧密排列形成卵块,淡
黄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体长28-35毫米。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部毛瘤黑色,生有白色长毛。
蛹:长8—15毫米,褐色,长纺缍形。
二、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在我省一年发生3代。幼虫共有七个龄期,1-4龄幼虫营群居生活,吐丝拉网,将枝条上的叶片连成网幕,在内取食,网幕直径一般30-50厘米。4龄后,幼虫分散到整个树冠为害。初龄幼虫在叶背面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及叶脉,随着龄期的增加,将整个叶子连同叶脉一并吃掉。美国白蛾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三、发生情况
据调查:目前,美国白蛾主要处于第一代幼虫孵化高峰期,成虫、卵、幼虫并存,虫态发育不整齐。由于5月上中旬气温较去年低,越冬代成虫监测到2个羽化高峰期,造成第一代美国白蛾幼虫孵化主要高峰期为5月12日-18日、另一个小高峰期为5月25日-27日;5月防治最佳期为5月19日-5月31日。由于幼虫孵化期持续时间较长,幼虫发育不整齐,需要至少开展2遍的虫情排查和防治,增加了幼虫期集中防治的难度。低龄幼虫期是人工剪除网幕和喷药防治的最佳时期。
第一代美国白蛾虫情在我县各乡镇均有发生,发生程度为轻度。由于第一代低龄幼虫期时间相对二、三代较长,为提高防治成效,虫株率较低的地块,网幕扩散前可主要采取剪除网幕。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治是做好全年防治工作的关键,请各乡镇(街道)及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发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并组织专业队开展防治工作,5月31日前完成1-2遍幼虫期疫情排查和防治。
四、防治方法
1、剪除网幕。幼虫3龄前,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要立即集中烧毁。剪网时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消杀。
2、药物防治。1-3龄低龄幼虫期,可用仿生制剂喷雾防治,药剂主要有:25%灭幼脲1000-1500倍液,20%杀铃脲1500倍液;整个幼虫期可用1.8%阿维菌素1000-1500倍液喷雾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
3、喷烟雾防治。整个幼虫期都可以,菊酯类乳油或阿维菌素乳油与柴油混合,用烟雾机喷烟雾进行防治。柴油:农药=4:1。防治的最佳时间为上午9点前和下午16时后。(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郁闭度0.7以上的片林)
附:美国白蛾不同龄期幼虫图片
相关附件:林木有害生物情报第十四期(积极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治工作).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