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拳铺镇:微治理“同心院” 融运河智慧 破治理难题

发布日期: 2025-07-11 09:29

浏览次数:

分享

    梁山县拳铺镇深入挖掘流淌在身边的运河文化富矿,从”商船共渡、纤夫协作”的互助精神、“闸坝共管、水权调解”的协商智慧中,提炼出“共担风险、共享资源、协商共治、公平分配” 的治理智慧,将“和合共生”的运河核心 理念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实践。2024年10月,拳铺镇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思维定势,整合四村资源,创新打造“四合同心院”,进一步破解村级协商议事能力不足、制度宽泛和群众参与度低等基层治理问题,纵深推动基层“多元共治”走深走实

构筑阵地。依托省文保单位岳家大院,在充分尊重和保留其作为人大代表之家底蕴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增设“四村议事堂”“矛盾调解室”“乡情小院”等,作为拳铺四村共商共决主阵地,汇集治理智慧。

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将阵地内的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设为社情民意“收集站”,实行县、镇两级人大代表轮流“坐班”制,倾听民意,排解民忧。创新借鉴古代运河“闸坝议事会”形式,以村“两委”、村民代表为主的“四村议事堂”,每月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核心议题进行民主商讨。自运行以来开展各类协商议事活动11场,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赋予基层治理温度与实效。

用好载体。创新培育“有事小院说”矛盾调处品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治理,以运河“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哲学为指引,借鉴船工化解航行纠纷的“中间人调解”传统,深度挖掘四村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教师、家族长等乡贤力量,组建“乡贤调解团”,实行“以熟治熟”,在充满乡情小院的氛围中柔性化解村民纠纷,促进邻里和谐。

开展服务深耕治理“关键点”

坚持示范引领。弘扬漕运中“船工互帮” 传统,“同心院”精心设置就业帮扶、治安巡逻、人居环境整治等形式多样、载体灵活的志愿岗位、服务项目。发动各村党员亮身份、带头融入村子,亮承诺、带头服务群众,亮职责、带头以身示范,认领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时时处处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

推进暖心服务。“老支书”服务队伍、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聚焦老人开展“早七晚八”服务,聚焦困境村民开展“困难有帮”服务,聚焦儿童开展“一路童行”服务,举办各类服务活动23次。依托“同心院”成立拳铺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打造“红帆社工‘拳’心服务”品牌。设立“童享未来”“情暖夕阳”项目,积极链接爱心人士、商家企业等社会资源,成功筹款3万余元。同时,组建商圈集市志愿服务队伍,对集市和商户进行服务管理,维护秩序、调解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营造和谐有序的营商环境。

开展实践活动。依托小院、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等,举办“岳家大院文化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乡村振兴技能大赛”等活动8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凝聚共建共享的“同心”力量,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活力。

激生动力共享发展成果

激活要素流动。强化“同心院”作为区域信息枢纽的核心功能,创新搭建“四村招商信息库”与“劳动力资源池”双平台。通过小院信息发布系统精准对接本镇企业用工需求与村民就业意向,打破村域界限,实现村内富余劳动力资源的跨村实时响应、快速补充到位。试运行半年以来,平台精准发布本镇22家重点企业用工需求317个岗位信息,168名四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推进项目激励。四村整合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180余万元,创新实施“以奖代投”发展效能激励计划。设立“片区治理效能星级榜”,精准投放扶持资源,树立“干得好、奖资源”的鲜明导向。首批两个片区共获得以奖代投资金35万元优先支持,专项用于扶持其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26户、修缮维护村内公共设施项目3个,激发各村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

创新积分管理。突破传统村域界限,在四村全域推广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共享制”,村民积极参与跨村公共环境维护、治安巡逻、帮老助幼、文艺活动等各类服务项目,均可累积个人“同心积分”,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跨村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信息来源: 梁山县拳铺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