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梁山县被省政府授予“教育先进县”称号,初级卫生保健实现省级达标;新农保取得良好成绩,并被列入全国新农保试点县。

教育科技。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是梁山教育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在这期间,全县24个乡镇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任务全部完成,农村校改、城镇校改取得巨大成就,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在菏泽地区、济宁市均名列前茅,高考成绩曾获“五连冠”,继成为全国百县教育改革试验区之一后,又被评为全省二十个教育先进县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事业发展失去昔日辉煌,教学质量水平呈下滑趋势。进入21世纪,受教育产业化影响,“校中校”及私人办学逐步兴起,国有教育资源不断流失,择校之风盛行,教育腐败滋生,教育质量滑坡。但这一阶段,各级政府对教育工作比较重视,2002年国家对公办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2006年10月山东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免收杂费,并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007年1月县政府开始清理核实农村教育债务,全县2892.24万元的教育债务数额全部化解。2009年后,教育部门及中小学逐步端正办学方向,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逐步恢复提高,至2010年,高考录取人数虽低,但增长幅度全市第一。2011年,梁山县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2013年,一实小南校区竣工,二实小东校区主体工程完成,梁山一中高考录取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名列全市第四位。

1994年后,全县科技队伍人数、布局、文化知识素质等逐步提高和改善。1998年,全县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共有专业技术干部12085人,其中,高级职称408人,中级职称3884人,初级职称7793人。2000年,全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至2013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207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26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4584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7497人。1993—2013年,全县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50多项,其中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360多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00多项,授权专利1000多件(含授权发明专利60多件);全县有各类科研机构、科技团体69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2家。1994—2013年,全县共实施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各级各类科技计划400多项。

医疗卫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普及初级卫生保健、实施乡镇卫生院改貌工程,促进了全县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城乡卫生服务水平有一定提高。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各项改革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县乡医疗机构由原来的公益性福利事业单位逐步过渡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这一阶段,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大量涌现,村卫生室由原来的村集体所有制变为个体私营,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并逐步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努力加强内部管理,推行“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服务活动,落实岗位责任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创历史新高。

2003年,随着抗击非典的进行,国家卫生政策发生变化,全县卫生工作整体形势向好的方面转化。2006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卫生主管部门以清晰的发展思路,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大力实施“360工程”及“1127工程”,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全部竣工,一般乡镇卫生院门诊楼建设相继开工;认真实施新农合市级试点工作,并在试点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进入新农合省级试点县行列;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疾控中心、救治中心两个体系建设相继建成;全县卫生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整体卫生工作首次跨入济宁市先进行列。2009年后,国家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相继出台政策,逐步加大基层卫生事业投入,全县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至2013年,全县乡镇卫生院门诊楼、病房楼及规范化村卫生室基本建成,县人民医院急救病房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开始启动,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大楼主体工程业已完成;基层公共卫生受到高度重视,梁山县先后被确定为“全省疾病控制基层责任指导团队试点县”,被命名为“全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县”。

文化体育。1994年后,梁山县大力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全面促进文学、艺术、电影、电视、广播、图书、报刊等文化事业发展,并多次举办水浒文化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多次参与国家和省市大型文艺演出,均取得优异成绩和圆满成功。1996年5月,梁山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2001年后,全县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探索“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等多种运营模式,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繁荣城乡文化,全县文化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初,梁山县以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全县体育事业发展,1992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94年后,多次承办国家及省、市运动会,均取得圆满成功。2012年,在县城东南部新城区建设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178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体育馆,成为梁山新城区标志性建筑。2013年,全县拥有大型体育场馆1处,其他各类体育场室300多处;全县共获各类奖牌459枚,其中洲际奖牌8枚,国家级奖牌3枚,省市级金牌130枚、银牌150枚、铜牌168枚。

社会政治。县委、县政府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党政机关为目标,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担负推动梁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任。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并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提高了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注重创新社会管理,依照法律规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县广大党政公职人员牢记服务宗旨,不断提升素质,切实转变作风,以实际行动树立了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人民生活。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长,基本保障制度逐步健全。1994年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98年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饮食讲营养、穿着讲漂亮、住房讲宽敞、家具讲高档,成为人民生活的主流。进入21世纪,梁山县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民生。